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阅读:404
单位介绍

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始建于1974年,是学校建立早的院别之一。长期以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理工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质量为生命线,注重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有化学(师范类)、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本科专业;化学一级学科(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二级学科)和应用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据学校资料显示,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1400余人。化学(师范类)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课程是安徽省重点建设课程,基础化学实验室是安徽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学院一直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专任教师的数量、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均比较合理,多年来一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高学历、高职称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本系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据学校资料显示,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共培养了学科带头人6人;引进教师12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共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18人,占30%,副教授26人,占44%,讲师14人,占23%,助教2人,占3%,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97%;专任教师中博士25人,硕士20人,硕士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75%以上;专任教师主要为中青年教师,35岁以下教师占51.1%,36-55岁之间的教师占46.7%;在专任教师中,毕业于本校占28.9%,外校占71.1%。[2]

据学校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基金12项,教育厅重点及一般项目19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且逐年递增。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1个。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智能化流动注射分析仪及在环境监测中应用、聚铁净水剂制备、L-天门冬氨基酸盐系列产品开发和生产等成果已通过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已有多家企业生产和使用,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拥有实验室面积为7788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及教学、科研用的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气质联用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及Z电位仪、电化学分析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1700多万元,能够保障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

据学校资料显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工作组有成员11人,其中党总支书记1人,分管学生工作书记1人,团总支书记1人,兼职辅导员8人,承担着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

孙登明:教授,中共党员,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另外承担分析化学及实验的教学工作。

马伟:副教授,中共党员,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主要承担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马东:讲师,中共党员,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团总支书记兼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兼职辅导员,任2007级辅导员。

杨振兴:讲师,中共党员,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主要承担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兼职辅导员,任2006级化学专业本科班辅导员。

魏振中:讲师,中共党员,主要承担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兼职辅导员,任2006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班辅导员。

刘瑞珍: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行政秘书,兼职辅导员,任2006级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班辅导员。

李龙凤:副教授,主要承担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兼职辅导员,任2008级化学类专业本科班辅导员。

陈高礼:实验师,中共党员,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主要承担红外,液氮等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兼职辅导员,任200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班辅导员。

丁艳:讲师,中共党员,主要承担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兼职辅导员,任2009级化学类专业本科班辅导员。

陈兰化:教授,中共党员,主要承担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兼职辅导员,任20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班辅导员。[3]

学院简介师资力量学生工作

免责声明:
此页是<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